第四百七十六章 金莲川逃兵_汉末皇戚
笔趣阁 > 汉末皇戚 > 第四百七十六章 金莲川逃兵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四百七十六章 金莲川逃兵

  当年李陵向汉武帝请愿,率五千善**锐步卒,孤军出居延海,向北深入至单于王庭,并且之后李陵部队与匈奴八万铁骑相遇于浚稽山,后来因无援军,困守突围,最终兵败投降。

  这等境地,与如今的伏泉率领孤军出塞,简直是出奇的相似,袁绍所送的密信提起“李陵”二字,自然就是以此类比而已。至于为何只写两字,并且不署任何人的名字,自然是为了保密,不给其他人看到而已,他们可不信何进这个一路爬到如今位置的屠户子,能看不出这二字之中的深意。

  而袁绍将伏泉比喻李陵,并且发信给何进,自然是希望如今手握并州军权的何进,想办法使得汉军援军支援伏泉支援得慢一些,甚至最好能在伏泉与鲜卑人交火,决出胜负以后再带兵赶去救援。

  这样的话,如果伏泉的汉军获胜,何进就可以跟着抢功劳,起码一个救援伏泉的军功跑不掉,当然这是最差的,而最好的就是,伏泉带兵和鲜卑死战,最终伏泉兵败身亡,鲜卑损失惨重,被何进带着兵强马壮的并州军直接摘桃子捡便宜,一举灭了鲜卑余部。

  想来到时候,汉与鲜卑两军的胜负结果定然早已分出,在何进和袁绍看来,最终除非出现奇迹,否则伏泉也就只能继续模仿李陵的结局而已。当然,以伏泉杀了鲜卑雄主檀石槐的仇怨来看,伏泉一旦兵败除了身死再无它途,毕竟鲜卑人可不和当时的匈奴人一样,他们死的不是普通的匈奴骑兵,死的是自己的连忙首领,显然继承檀石槐鲜卑联盟首领的人,如果连檀石槐的死亡都不去报仇,并且招降伏泉的话,恐怕会引起鲜卑部民不满,甚至最终失去自己的首领位置。

  至于伏泉所率兵马能够战胜鲜卑人,这却是何进和袁绍都没想过的事情,毕竟就算伏泉再能打,手下的兵马也都是汉军精锐,可是他们面对的可是刚刚被他们攻破王庭的鲜卑人骑兵。

  那些与伏泉所部有着血海深仇的鲜卑人,自然不会留有余力,怕牺牲人口从而畏惧伏泉避战,他们一定会发了疯了的进攻汉军,而一旦没有了后期供应的汉军,遇到哪些愿意用人命去填的鲜卑人的话,这情景不和当年李陵以少击众的情况一样?

  如果说两者之间不同的话,那就是他们两人率领的军队数量不一样,不过据说伏泉所部现在可战之兵只有一万五千余的汉胡联军,并且后勤之中所剩的箭矢,谨慎节约使用也只够数日之需,急需补充。

  这样看来,鲜卑人的胜算还不少,毕竟鲜卑纵然就算内耗,但明显国力犹存,凑齐数万兵马合攻伏泉的话,倒是胜算希望很大。如果成功让鲜卑人在汉军三边援军救援赶到前,彻底消灭伏泉的话,那无疑是消除了何进心中的心头大患。

  传闻袁绍麾下谋臣如云,如今所言非虚,这般不需自己出面,便可置敌于死路的险计,明显不是一般人可以想得出来的。看来自己前番和袁绍密谋,达成合作的想法,却是正确无比。

  伏流川,这塞外苦寒之地,便是尔葬身之所也……与某斗,必叫尔死无葬身之路,宦官、士人皆在某侧,某就不信,此番就算尔大难不死,这天子之位还能落不到“史侯”身上……

  心中莫名一阵畅快,何进仿佛看到,自己那外甥登上皇位,而自己妹妹却是在皇帝废了宋后以后,登上了皇后位置,甚至是他,也因为汉室一向恩待外戚的原因,登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将军宝座,而他们何家,也将会在自己这一代后,彻底成为南阳本地的大世家门阀,至于宋氏、伏氏外戚,则在宋后被废后,彻底被他赶出了朝堂……

  如果伏泉知道,就因为他毫不犹豫拒绝了袁绍等党人的邀请,就被他们在背后,为了帮助何进,设计如此针对的话,也不知会作何感想……

  帐外,脚步声密集,接着随着“呼”的一声,便见淳于琼正引领着此刻受命前来阴馆县,合兵于此准备出塞远征的并州诸郡将领,以及早就对何进最近古怪行为十分看不满的并州刺史赵苞。

  见阴馆军营诸人到位,何进也不客套,直接说出了他今日召集众人的目的道:“此番邀诸君前来,并无它事,本将欲三日后出兵,北出雁门,直入塞外,救援伏巴郡所部,不知诸君有无异议?”

  在场众人脸色一变,面面相觑,随即纷纷行礼喝道:“末将并无异议,请将军下令。”就是一直对何进有所不满的赵苞,也是在何进亲口说出出兵日期后,也是跟着众人行礼道。

  “善!诸将听令!”

  “末将在!”

  ……

  在何进正在阴馆县下令,如何能合理的“救援”伏泉所部之时,伏泉也已经率领麾下兵马,在离开弹汗山鲜卑王庭后,一路东进,最终在弹汗山东北,一处气候凉爽,泉流萦纡,沙草茂盛,禽鸟众多的大草原内停下驻扎。

  这处草原位于白山之北,境内流淌着一条不知名姓的河流,入得草原内后,一望遍地,金色灿然,只见草原境内开满了不少金色野花,以及其他各色大小不一的不知名姓的野花。

  据石屈突言道,此地地积阴冷,五谷不殖,郡县难建,盖自古极边荒弃之壤也。气候殊异,中夏降霜,一日之间寒暑交至,十分适合草原之人,夏季时候畏惧酷热,前来避暑。

  平日里这草原水草丰盛,加之其内野花灿烂,数量繁多,景色宜人,对于草原人来说,也是不错的放牧地点。虽然因为此地季节气候变化极大,但是也是不少草原部落,互相争夺的地点,只是如今,似乎他们都知道汉军那支一路出塞以来,对鲜卑人极其残忍的偏师正往这草原一样,早早的为了性命,抛弃家园而离开。

  “此地真仙境也,却不知其后何如?”

  望着满眼尽是花海的大草原,伏泉满是哀叹的概叹道,随着过膝的水草随风飘动,似乎可以想见当时那些草原部落在放牧之时,“天苍苍,野茫茫,风吹草低见牛羊”的情景。只是,一切都因为战火的燃烧,而彻底没有了,即使那些背井离乡的人多么怨恨战争,然而,草原民族与农耕民族的命运,不会因为他们的一厢情愿而改变。

  其实伏泉不知道的是,这处草原,以后将会因为此刻那草原上不知名姓的河流,被当地的牧民起名为“曷里浒东川”,而那让人一眼就忘不了的金色野花,也会被起名为“金莲花”,直到后来金世宗大定八年五月,以“莲者连也,取其金枝玉叶相连之义”,将“曷里浒东川”命名为后世有名的“金莲川”,甚至到了元代,也因为这处草原的独特环境,建陪都于此,称元上都。

  “将军何必如此,两国交战,难有幸免,无非汉灭鲜卑,亦或鲜卑亡汉尔!吾等身为汉将,自当领兵于外,扫灭国敌,此地若因战事不存,自有其因,不需如此也。”段颎拖着有些瘦弱的身躯,披着一件缴获来的鲜卑贵族的保暖狐裘,在伏泉身边道。

  “段公?”伏泉诧异喊了一句,然后看了一眼跟随段颎前来的其族弟段煨和他身边的亲兵,狠狠道:“段公身体不适,尔等竟令其出帐,罪该万死……”

  “不必动怒……咳、咳……将军不必动怒,此乃颎之愿也,非其等可阻,不需责罚。”段颎一边咳嗽一边示意伏泉不必动怒道,自从深秋以来,天气逐渐变冷,加上前番时间大雨倾盆,又有长途跋涉,段颎年岁已高的缘故,诸般原因之下,这位大汉的军神也敌不过病魔的痛袭,据于忠诊断染了风寒,最近一直在休养。

  好在伏泉所部汉军,尚未和鲜卑人有过正面接触,使得段颎可以有一些时候休养,不然一旦交战中生病,就是伏泉想要让他休养,也丝毫没有机会。

  哎……段颎真是护短,这么偏袒段煨……伏泉心中苦笑,自己不过就是吓唬他族弟还有亲兵一句,就怎么求情,想想当年段颎手下那支少有败绩的常胜之军,段颎又会怎么护短呢?不过想想也是,若是段颎学的吴起这般护犊子,爱士卒,那些士兵怎么会为其送死,取得那么多的战功呢?

  “踢踏、踢踏”的声音突然响起,众人循声望去,便见一骑快速赶来,随后那名骑士策马到伏泉面前,然后快速下马行礼,之后得到允许,才汇报说营内又有两名羌人失踪。

  “失踪……被抓……”伏泉目光一凛,喃喃自语,然后继续道:“走,回帐。”说完,他又看了眼段颎道:“军情紧急,便不叨扰段公,还请段公回帐休息,安养身体,以备大战。”

  不过段颎并未回这话,而是反问道:“将军可需颎相助否?”

  “泉不需也,段公所授,泉尽知也,安能需段公躬行乎?”伏泉反问回道,自从和段颎一起出征,他才发现以前自己摸索的一套用兵方略,和这些名将比,显然太不成熟。大概是两人之间投缘,又因为段颎看重自己的身份,许多用兵经验都没私藏,所以应对付这种逃兵的问题,如果还需要段颎来做的话,那也太对不起伏泉来自后世练就的学习能力了吧?

  其实兵营出现逃兵,已经不是第一次了,毕竟从当初奇袭受降城开始,军队里就不断出现大军兵卒掉队失踪的情况。不过,终究因为穿越无数荒漠,事出有因,汉军诸将对此不可置否,在他们眼里那些失踪的人都不是逃兵,即使有人事后回归,该给的赏赐依旧给予,而没有回归的人,伏泉也会按照为国牺牲的阵亡将士的名义,将他录入汉军花名册,使得其家人得到朝廷的抚恤。

  戈壁荒漠终归是险地,谁也不能保证没人不掉队,然而,自从受降城一役后,在之后屡次攻打鲜卑部落,甚至攻破弹汗山鲜卑王庭以后,军队里面的汉军还好,都是经年老将组成,虽然士气已经消磨,但都没有什么扰乱军心的行为。

  可是先零羌胡,却是不能,因为他们之中有不少人是刚刚被部落首领派来,才真正杀人不久的年轻人,随着他们跟着汉军远征,早就对战斗耐烦,厌战,并且最终直到汉军准备从弹汗山东进以来,用自己行为的表示意愿。

  那三个昨日夜里悄悄策马逃跑的羌胡,不是第一批逃走的人了,此刻在汉军依旧建造结实的辕门之上,挂着的五个血淋淋的脑袋,就是比他们三人更早逃跑的先驱者而已,只是很显然,这些人头还是没有引起军队之中那些思乡心切的羌胡的注意。

  昨天早上家里来亲戚,中午以后就一直在打麻将,吃了晚饭又打到半夜放鞭炮,到现在才起,实在没时间更新,睡到下午五点才起来,

  “桓州曷里浒东川更名金莲川”摘选自《地理志》

  “金莲川即山北避暑行宫,五月祭龙且避暑。”摘选自《龙和宫赋》注

  “龙庭和林西之地也,和林西百余里,有金莲花甸,金河其中,东汇龙涡。”摘选自《双溪醉隐集》诗注

  另外汉代是有阵亡将士抚恤的,对士兵的优抚除了赏赐军功外,还表现在对他们家庭的照顾以及他们的复员安置和死亡抚恤等方面。《汉书·高帝纪》载高祖二年诏令:“关中卒从军者,复家一岁。”即对关中地区士兵的家庭,给予免除一年赋税的优待。又载:“高祖八年十一月,令士卒从军死者,为槥归其县,县给衣衾棺葬具,祠以少牢,长吏视葬。”

  东汉继承前汉制度,虽然国家兵制不同,道抚恤相同,而且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西汉的大本营关中了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top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top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