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四卷_324_首长秘书腾云录:抓手
笔趣阁 > 首长秘书腾云录:抓手 > 第三十四卷_324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三十四卷_324

  第三十四卷(9)

  他将一沓装订成册的打印稿递给杨德水,杨德水接过,看了一眼标题,发展特色农业,惠及百万山民——关于信州市山区农民脱贫和致富发展的调研。杨德水迅速翻到最后看了看,二十多张纸,恐怕有三四万字。夢島小說網首发

  杨德水说,好哇,不声不响,就弄出这么个大块头来了。

  黄小中说,工夫是花了不少,如果没人关注,还是一堆废纸。

  杨德水抬头看了看黄小中,又看了看面前这沓纸,不解地问,为什么这样说?

  黄小中说,文章只有发表了,才会被人所关注啊!

  杨德水听明白了,黄小中找自己是想解决出路问题。他说,政研室那边联系过没有?

  省委有个内部刊物叫《关注》。这个刊物的主编是徐东海,不过他也就挂个名,日常工作由省委政研室主任郭理纲负责,他是常务副主编,也是社长。省政府政研室主任关月圆任副主编和副社长,另外还有一个副社长,是党校的副校长魏书亭。古话说,三个和尚没水喝,一点不假。这三个人,都是理论方面的权威,可是一本《关注》搞得大而无当,不切实际,很少能找出几篇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文章。徐东海有空的时候,也会关注《关注》,对《关注》编发的文章不是太满意,并找郭理纲谈过话,要求把关注面铺广一些,不要停留在空洞的理论上,把目光投入更宽阔的基层和农村。话好说,活不好办,既需要一个目光敏锐的人来负责创意,挖掘内涵,也需要投稿的质量。现在,能真正静下心来搞研究的人越来越少,《关注》编发的多是些言而无物的空头文章,也就不难理解了。当然,关键还是杂志社内部的管理和激励制度有问题,事业单位,大窝饭,干好干坏一个样,没有人愿意为《关注》花心思。

  黄小中说,联系了,他们说,内容太长,容纳不了。

  这到不完全是虚言,一期杂志,大概也就是五六万字,黄小中一篇三四万字的稿子,岂不要占去整本期刊的大半。这样一来,许多稿子都会被拖后发表了。能在《关注》上发表的文章,都是有一定来历的,不是领导的某些重要讲话稿,就是人家花钱求出版的。省委对省管干部有要求,每年都要出一到两篇论文。《关注》显然是干部展示理论水平的重要载体,文章上了这里,能被省委省政府的主要领导所关注。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,《关注》从来不缺少稿件,相反,还出现排队现象,一时排不上队又要急用的,就找关系通融,甚至花钱插队。如果《关注》发表了黄小中这部长篇大论,对社里来说,损失的不仅是人情,更是经济效益。夢島小說網首发

  这种内部刊物,就象国企一样,先天不足,很难真正办好,对主管的人来说,发与不发稿件,只有两个标准,一是关系亲疏,二是收益多少。至于发什么样的稿子,并不重要。

  黄小中之所以拿着文稿来找杨德水,当初是他给自己拿的主意,才定决心离开省政府办公厅到信州基层去工作,此来,希望借助杨德水的力量,把作品整篇发表了。

  这年头好人不好做,你帮人一次,就有第二次第三次。杨德水到是没有感叹什么,俗话说,帮人帮到底,送佛送到西。再说,行走官场,谁都难免有起起落落,你在人家最困难的时候帮了他,当你有需要的时候,人家也会伸手拉一把。人际关系,说白了就是互利关系。他想了一下,解决的办法有两个:一是找官月圆疏通,凭自己的几分薄面,关月圆应该会给照顾;二是把稿子拿给徐东海,在上边批个字,把全文刊发出去。两个办法各有利弊,找官月圆,日后就等于欠他一个人情,找徐东海,能不能签下来,他心里也没准,但有一个最大的好处,那就是从此黄小中在徐东海心中烙了印,有将于他将来的发展。再想了想,他决定两手准备,先找徐东海签字,签不下来,再找官月圆。

  杨德水说,这样吧,你的大块头我先看看。七月份,要省委会召开年中会议,讨论年初下达的建设项目的执行情况,争取在会议之前发出去。

  黄小中自是感激不尽,说了一番感谢的话后离开了。

  杨德水开始看这篇文稿。

  看得出来,黄小中是下了大功夫的,调研工作做很非实扎实细致,数据十分翔实,特别是对比工作做得很到位,从横向、纵向两个方面做了充分的比较。但文章立意和用词就不敢恭维了,大概是长期给娄育槐当生活秘书,笔墨生疏了。杨德水动手改这篇文章的时候,同样也有这样的感觉,长久不动笔了,思维虽然清晰,但行文往往还是词不达意。拳不离手,曲不离口,什么活放弃了,重拾起来,都有生涩感。

  虽然荒废已久,但毕竟功底还在,改了几页后,也就顺手起来。或许是对过去激扬文字时光的怀念,或许是出于对黄小中的同情,杨德水改得很认真,先后用了三四天时间,不但改用词和立意,有些段落也给他颠倒过来。改完后,再看了两篇,又变动了两三处地方,觉得满意后,才算过关。

  这篇文章,有三点特别可取:一是对山区的现状讲得很透彻,家园凋零,田园荒芜。青壮年都出去打工了,只有老人和孩子留守家园。老人都有浓厚的土地情结,但耕作方式还是停留在刀耕火种的老路子上,再加上年老体迈,只能管些村庄附近的田地,大量的山地都“抛荒”了。说抛荒,其实是过了。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开始,省委省政府就提出了改变农村种植结构的思路,鼓励山区种植水果和经济型树木。一段时间后,许多山区都是果树飘香。问题是,农村普遍缺少农业科技人才,不懂得剪枝、打果和用药,出来的果子品相差,经济效益不高。这是问题之二。问题之三是集约经营水平低,大多是单门独户自搞一套,各自为政,缺少集聚效应。

  文章指出,要解决信州山区的落后局面,帮助山民脱贫致富的最好途径就是通过集约经营,每家每户,以入股的形式,包干给企业,或者大户来统一规划,统一进行田间管理,统一经营,形成产业一条龙服务。

  凭感觉,杨德水觉得不仅信州是这种情况,全省各地的山区都类似。也就是说,这篇文章对改变江海省山区落实面貌具有普遍意义。因为是调研文章,不能凭感觉下结论。杨德水拿起电话打了一圈,所了解的情况,基本跟自己的预判很接近。于是,就把题目改成,发展特色农业产业,惠及千万山民——关于江海省山区农民脱贫和致富发展的调研。这样一来,层次就拔高了一大截,从一个市扩大一个省。

  改好后,杨德水给黄小中打电话,将他叫到了办公室。

  杨德水说,你的文章我看了几遍,写得非常好,不但对信州山区脱贫致富有积极意义,对全省山区工作,也同样有指导作用。有一点,得向你说明一下,没有事先征求你的同意,我就在上面乱改了。也没别的意思,主要是给你提供一些新的思路,让文章更能引起领导的重视。他解释了一大堆,是因为文人都有一个臭毛病,自己的文章就象自己的孩子一样,永远都比别人的好,别人改他一个字,都会恨得牙痒痒,跟你记仇半辈子。可杨德水又不能不改,毕竟,他是为黄不小好,在帮他的帮,既然要帮,就得帮得彻底。假如黄小中都不领这份情,那也就说明,这个人着实是朽木不可雕也。

  黄小中把文稿修改完后,又来找杨德水,落款处竟然署着两人的名字,而且还把杨德水放在了自己的前边。

  杨德水指着自己的名字说,你这是干什么?

  黄小中说,我回去后,按你改的重新整理了,越读越觉得有味道,你让这篇文章的立论更明确了,结构更紧凑了,内容更丰富了。你是我的导师,这篇文章之所以以完全改变头换面,野鸡变成了凤凰,都是你的功劳。不怎么能抢导师的功劳呢,当然要署上你的大名。

  杨德水摇着头,要说导师,你还是我的导师呢,当初我给徐书记,不,那时候,还是徐省长,当秘书的时候,多仗你给我指点呢!我们是什么关系,如果这样搞,就太俗套了!

  黄小中说,我看得出来,你在这文章上,花了大量心血啊!

  杨德水说,你写这篇文章的意义何在,不用我多说吧?如果连署上我的名字,这个意义就减弱了一半,别人评议你的时候,会说这文章并不是你一个人写的,甚至还会颠倒是非,把主要功劳挂到我头上。这么说吧,就目前来说,这篇文章对我没有太大的意义,而对你,却至关重要。我改文章,只有一个目的,那就是帮你这位朋友,你要署上我的名字,那就成我占便宜了,这不是我的初衷。

  黄小中自然明白杨德水的话,说,那怎么好意思呢!

  杨德水说,你我心里明白就行,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,我只希望这篇文章不但能让你思蜀,更能让你回到蜀中来。

  黄小中说,你帮了我一个天大的忙,真的太感谢了。

  杨德水也不跟他再纠缠下去,说,文章先放在我这里,我找个机会,送给徐书记。你也心里有个数,我会努力替你争取。徐书记签发了再好,不签发,我再去找官主任。总之,想办法把这件事办成。

  听了这话,黄小中不是感动,而是激动了,眼眶都湿润了,说,你真是个大好人!

  越州三位常委公选的报名工作已经结束了,出乎许多人的意料,报名的人数并不多,只有十四位,比例高于五比一,远比公务员报考比例高出一大截。

  杨德水知道这件事的时候,正在参加《江海省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纲要》新闻发布会。这个纲要提出一个总体目标,一年开好局,五年大发展,十年大跨越。纲要提出,到2015年,江海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,基本形成现代产业体系框架,基本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,基本建成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,医疗卫生、教育、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,宜居城乡建设取得明显成效。纲要提出了五条原则:立足当前,着眼长远;辐射带动,服务全局;整体推进,重点突破;以人为本,改善民生;上下联动,合力发展。

  这个纲要是徐东海主政江海以来,首次提出的一个完整的施政纲领,内容涵盖了政治、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。如此全面的提法,不但在江海省的历史上没有过,即使是其他兄弟省市也鲜有所闻,可以说,徐东海开了全国的先河,并且从题目上看,带了一个敏感的词,改革。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,改革改放一直喊到现在,但这几年,全国上下,改革的步子不是大了,而是小了,甚至在某些领域出现了倒退。特别是政治体制改革,一直没有正式启动过。

  发布会的规格相当高,省里四套班子的领导都出席了。会议由池文良主持,刘震云亲自负责新闻发布,再是媒体提问,最后是徐东海讲话。参加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五十多家,许多媒体都是省宣传部特地邀请的。

  刘震云对纲要的内容掌握得比较透彻,再加上口才了得,新闻发布的时候,措辞亦庄亦谐,很讨媒体的彩头,不是博得掌声。一般来说,新闻发布工作,由经过培训的新闻发言人来发布,最多也就是拔高到秘书长一级。刘震云是省长,显然有点屈尊降贵的味道。但他乐此不疲,主动提出由他来担此重任。这是个露脸的好机会,更是展示个人魅力的最好平台。平时,官员说话做事都比较谨慎严肃,那是因为面对上级的时候,你必须谨慎,以表达你对他的尊重,同样,严肃也是为了让下边的人听话。发布会就不同了,媒体和老百姓既是受众者,又是检阅者,官员就不能再绷着脸,打着官腔了。媒体和老百姓都希望看到官员个性中的另一面,亲民、风趣,甚至对官员本身的长相也会品头论足。

  刘震云虽然年龄不小,但仍颇具“老帅”风彩,仪表堂堂,风度翩翩,再加上能言善辩,当新闻发布人绰绰有余。在答记者问的环节,省委、省政府特地安排了一群人一起上,包括徐东海、刘震云,还有方学刚、池文良和姜永光,目的只有一个,那就是保证能及时顺当地回答提问,不冷场。来参加这次新闻发布会的记者,除了本地的几家媒体外,大部分都是外地媒体。本地的媒体提问话题,宣传部已经沟通过了,都是明题作文,只要照本宣科就行了。外媒不受当地的约束,问的问题事先也没有圈定。有些记者很狡猾,喜欢打擦边球,问的问题很刁钻,解答不好,就会成为笑柄。

  答记者问的环节,开始的时候进行得很顺利,都是问些纲要未展开的问题,无非是解释清楚了就行。这些问题,池文良最清楚,纲要由他主导起草的,他对内容最熟悉,思考得也最有深度。所以大部分问题,也都是由他来解答。

  有个北京的记者问,纲要里提到五个突破,我想请问,江海省如何突破现在的区域发展格局?众所周知,江海省发展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两点,一是城乡的不平衡,二是东部沿海和西部山区的不平衡,几乎每个县都是这种现状。对此,你们有什么样的举措来破解这一难题,实现互动发展?

  这一问题,一下子就抓住了政策的软肋,问得很专业,也极富针对性。城乡和区域不平衡,是个全国性难题,自从邓小平同志把共同富裕提高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,提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根本目的。改革开放是让一部分人、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,但这不是最终目的,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手段和必由之路,发达帮后落,先进带后进,最后实现共同富裕。话虽这样说,但这几十年来的现实趋势是贫富差距在不断拉大,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比也是节节拔高,沿海平原县与山区县的发展更是失调,沿海是天天在进步,山区却多年裹足不前。

  这问题太棘手,谁都怕回答不好,大家是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谁也不愿挺身而出。徐东海见没人答腔,便笑了下接过话来:你问的问题很好,问到了我的心窝里,也是我思考了许久的难题。改革开改的最终目的,是实现共同富裕,也就是古人说的天下大同。什么是大同?《礼记#礼运》说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,选贤与能,讲信修睦。故人不独亲其亲,不独子其子,使老有所终,壮有所用,幼有所长,矜寡孤独废疾者,皆有所养。男有分,妇有归。货恶其弃于地也,不必藏于己;力恶其不出于身也,不必为己。是故谋闭而不兴,盗窃乱贼而不作,故外户而不闭,是谓大同。

  如何看待当前的区域和城乡发展不平衡?我的观点是一分为二。改革开放前,这种不平衡也是存在的,但差距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大。产生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,就是改革开放了,八仙过海,各显神通,沿海地区凭着舟楫之利,先发展了,城市凭着人才技术的优越,先行了一步。但这并不是说,山区和农村没有发展,只是发展的速度没有沿海和城市快。第二步是如何缩小这种日善扩大的趋势?我认为,还是改革,再改革,发展再发展。改革是永不枯竭的动力,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办法,发展是硬道理,许多问题只有发展了才会迎刃而解。事实上,一直以来,中央、省里和各市都一直在致力于解决发展的不平衡问题,譬如中央和省财政都对山区县实行倾斜政策,通过财政转移支付,提高山区县的自身造血功能。但这些措施,并没有有效解决不平衡问题。

  说到这里,徐东海拿起纲要文本看了看,提醒说,请你注意一下纲要第三节第二点,这里提出一个目标,力争在2015年使城市化、城镇化水平达到%。我想,这就是解决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举措之一。通过城市化、城镇化,把大量的农村人口吸引到城市里、城镇里,实现城市和城镇的公共产品共享。举措之二,就是最大限度地破解城乡二元结构,盘活农村资产和资源,实现城市、城镇与农村的互动发展。这一条,至关重要,甚至可以说是关系到平衡发展的关键所在。农村并不缺资源,人均资源远比城市城镇要丰富。那么,为什么农村很穷呢?一个重要原因,就是农村的资源优势被禁固了,没有解放出来,没有进入市场流通。

  第三条举措就是大力发展山区特色农业,实现集约化经营。山区许多好东西,都是藏在深闺人未识,有待发掘。接下来,江海省委和省政府会进行深入的调研,提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。通过这些措施,希望在不远的将来,能缩小城乡和区域的差距,真正实现大同。希望我的回答,能让人满意。

  那记者说,谢谢你的回答,我非常满意,你的思路很清楚,方法很具体。

  接下来,又有记者陆续问了几个比较敏感的问题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top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top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