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三卷 凤翥鸾飞又_250_首长秘书腾云录:抓手
笔趣阁 > 首长秘书腾云录:抓手 > 第二十三卷 凤翥鸾飞又_250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二十三卷 凤翥鸾飞又_250

  黄丽萍懂得他的意思,后退两步,静静地站到了一边。:他伸手敲了敲门。门开了,他进去后,又把门重新掩上。徐东海正在看书,杨德水用余光扫了一下,发现是本经济类的书籍。

  许多领导,上学时品学兼优,参加工作以后,就把书本抛得远远的。至于办公室书柜里排得整整齐齐的书,目的不是供阅读,而是为了装饰。更干脆地说,是为了掩饰内心某种担忧,生怕外人说他不学无术。领导平时工作都很忙,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读书。这是事实。工作之余,又有大量的应酬,看书的机会少之又少。开会讲话什么的,稿子都是秘书,或者有关部门早就准备好的,照着念就是了。久而久之,习惯成自然,变成了传声器,没有了思想和见解。徐东海不是,他有个习惯,不管出差到哪里,都会随身带上一两本书。这不是做样子,有些书他看了许多遍,书皮都翻皱了。书里,有他许多批注,重点的地方写得密密麻麻。

  杨德水说,驻京办的黄丽萍送机票过来了。

  徐东海放下书,抬头起头问,李贤润同志呢?

  杨德水说,李主任被刘震云书记叫去机场了。

  徐东海不无警觉地问,刘书记来北京办什么事?

  杨德水说,听黄姐说,从今天开始,有许多领导都要陆续来北京。刘书记是第一个,估计这会应该下飞机了。至于他来北京干什么,她也不知道。

  徐东海又问,都有哪些人要来北京?

  杨德水说,除了刘书记,还有政法委的杨法明书记,宁州市委书记卢国晓,信州市委书记丁沛河,海州市委书记汪志诚。

  这些人个个都大有来头,选择这时候来北京,目的无非是跑官。年底党代会和明年二三月份的人代会一开,就要确定新一届的中央领导集体和国家领导集体,许多老同志都要退居幕后。中央一动,地方也必然跟着要动,有些地方领导会进中央领导层,空出来位置就得有人来补缺。这么好的机会,当然人人都不肯错过。俗话说,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。要想打胜仗,就得未雨绸缪趁两会还没召开,提前准备,该走的地方一定要走到,该拜访的人一定要拜访到。最后能不能分得一块大蛋糕,一看机会,二看实力了。

  徐东海思索了一下后,说,八仙过海,各显神通啊!

  杨德水说,我听说,有不少厅办局的一把手也行动起来了。

  徐东海笑了笑说,牵一发而动全身,这不奇怪。我们国家的官员升迁,有一套比较完善的机制,不是说谁想升就能升的,也不是说谁有背景就一定能升。升与不升,首先要凭实力,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政绩。没有政绩,你有最大的后台,也是扯淡。狗肉端不上桌,说的就是这层意思。提拔谁,提拔到什么位置,都需要理由,得放在桌面上说。在实力相当的时候,官员身后的靠山就很重要了。谁的靠山硬,谁胜出的概率就大。对徐东海而言,他并不关心厅局级干部进京跑官,至少不是他关心的重点。他关心的对象是那些跟他位置相当的省部级人物,譬如刘震云和卢国晓。刘震云和卢国晓都是中央侯补委员,而他徐东海却不是。当然,还有常务副省长孟新德也可能是竞争对手。他问杨德水,梁书记和黄书记有没有来北京?

  他所说的梁书记和黄书记,指的是梁洪和黄俊平两位副书记。两人都是要到站的人了,本人不可能有什么奢望,但不排除进京为手下人谋位置的可能。两人在江海省经营多年,关系盘根错节,十分复杂,都拥有自己的一定势力。而是这种势力被柳树智的威望所掩盖,不为许多人所知道罢了。

  杨德水说,这倒没听说。

  徐东海又问,孟省长,孔省长、李省长、王省长、还有包省长呢?

  杨德水说,也没听说。不过,有些人来北京,不一定会联系驻京办。

  徐东海蹙着眉头,不知是为自己的命运担心,还是为江海省的官场风云操心。

  权力调整,实际上就是一次权力重组和洗牌。这种重组和洗牌当然是必要的,新陈代谢,才会生机盎然,既是自然规律,也是社会规律。会议上的权力调整往往还只停留在表面上,要达到新的平衡,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。省级领导层变动后,随之而来的就是市一级和省级部门的人事变动,还有县一级,乡一级,也会跟着变动。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,说的就是这个意思。在一层层的人事变动中,新的当权派总是极力扩张势力范围,延伸和传播自己的影响力。这样一来,就免不了要掀起一场分权斗争。谁是最大的赢家,就看个人的能力水平和政治智慧了。在这个调整过程中,必然有人会痛不欲生,有人会手舞足蹈,有人会喜怒参半。兴百姓苦,亡百姓苦,说的就是封建王权的局限性。不管是权力平衡的太平年代,还是权力调整的动荡时期,对普通老百姓来说,都难逃辛苦苟活的命运。到了现代社会,随着民智的觉醒,权力的代表性愈发广泛,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,不再是特定阶层的专利了。不管是当权者,还是普通百姓,都意识到权力与自身密切相关,权力结构失衡,对谁都没有好处。历史上,没有任何一个时期的人们,比现在更关心政治,更期盼长治久安。

  由于种种原因,中国离法治社会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,人情关系还影响着我们的权力结构,甚至是决定性的。说得白一些,还是人治社会。

  杨德水想,徐东海应该不是担心自己的省长位置。他来江海省,虽然时间不长,但名声不错,各方面处理得都恰到好处,特别是跟柳树智相处得很和谐。中央既然派他来当省长,肯定也是信得过他。在这种情况下,没理由把他放到一边,而委用新人。他应该是为江海省未来的政治格局担心,如果上去一批与他持不同政解的人,或者他不喜欢的人,那么他这个省长在未来的道路上,就会遭遇种种阻力,甚至落下壮志未酬,身先死的下场。如果上去的人都跟他志同道合,那么他就可以甩开膀子,昂首阔步地按照自己的构想,去实现他的施政抱负。

  大概有那么几秒钟的时间,徐东海的表情有些复杂。几秒钟后,他站起来说,你收拾一下,我们准备去驻京办。

  杨德水说,驻京办的黄姐就在门外,要不要见一下?

  徐东海说,黄姐,跟你很熟?

  杨德水说,是啊,我刚工作的时候,就认识她了,人很不错。刚才我汇报的情况,都是她告诉我的。

  徐东海说,那就请她进来吧。

  杨德水出门招呼黄丽萍进来。

  黄丽萍性子耿直,一张嘴能说会道,一进门就热情地说,徐省长,可把你盼来了。

  徐东海握了握她的手,开玩笑问,你不会见了领导都这么说吧?

  黄丽萍说,不是,不是。你跟别的领导不一样。你是从部里出来的,家在北京,每次来北京,都直接往家里赶,把我们驻京办给忘了。

  徐东海说,看来,我是非上驻京办走一趟不行了,要不你会说我舍大家顾小家了。

  黄丽萍说,小家肯定要先照顾好,大家也要照顾。驻京办是你的治下,你能来驻京办,我们当然是热烈欢迎。

  徐东海侧头对正在收拾东西的杨德水说,你这个黄姐啊,像外交官。

  杨德水笑着说,黄姐是金牌外交官,因为能说会道,做事周全,深得历任驻京办主任的信任,在这边一扎根就是八年。

  徐东海说,那是老北京了。

  黄丽萍却说,小杨呀,我怎么听,都觉得你这话不是在夸我,而是在损我啊!

  徐东海说,我怎么没听出来?

  黄丽萍诉起了苦,徐省长,你是有所不知。我早就想回越州了,报告都打了不知道有多少回了。可就是只见打雷,不见下雨。

  徐东海说,那是领导看重你。

  黄丽萍说,我知道这道理,可我也要照顾全小家啊。这八年来,别说照顾了家里,就连见个面都不容易,每次想到这事,就觉得特对不起老公和孩子。老公一个人在越州,又当爹又当妈。儿子都高三了,明年中考,我这个当妈的,实在不放心。再这样下去,我怕老公儿子都不要我的。徐省长,你帮帮我,帮我调回越州吧。

  徐东海没有马上表态,而是侧头看了看一边正埋头整理什物的杨德水。他很清楚,没有杨德水在背后运作,借十个胆子给黄丽萍,她也不敢第一次见面就向他提要求。对于黄丽萍的“无理”要求,他没有表现出一丝不悦,相反发自内心地同情她的处境。毕竟谁都是娘养大的。服从组织安排,黄丽萍长年抛夫别子,作为一个女人,实在是付出了太多,牺牲了太多。

  徐东海问黄丽萍,你有想好合适的去处没有?

  黄丽萍说,以前想过很多,现在不想了,只希望能尽快调回越州去相夫教子。

  徐东海想了一下,说,你的情况很特殊,回越州后,我会认真考虑的。你呢,也留意一下,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岗位。有了,你跟德水说。

  黄丽萍欢天喜地地说,谢谢徐省长了,初次见面就跟你提要求,真不好意思。

  徐东海说,你的心情我完全理解,八年抗战不容易啊!我代表省政府,谢谢你八年来的辛勤付出。还是那句话,不能为了大家,就舍了小家。小河有水大河满,小家幸福,大家才幸福!

  过去常说,大河有水小河满,大河无水小河干。自1956年全国“合作化”以后,这句话就成为农村社会主义教育中的经典比喻,一直沿用到今天。徐东海今天把它改了,不但黄丽萍吃惊,就连一边的杨德水也心中一动。细想一下,天下哪有大河有水小河才满的事,不都是小河有水大河才满的吗?社会发展了,类似这样错误的政治教条,在我们现实生活中,已很鲜见。但是,仍有许多类似的东西,束缚着官员们的思维,不敢放开手脚,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。..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top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top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